王澍:“造”这个词蕴含了太多的学问 | 大众 · 荐书
点击关注 , 咱老百姓自己的书店!
我要做的,就是让人们在某种无目的的漫游状态中,一次又一次地从亲近身体的场所差异中,回望那座青山,返回一种我们已经日渐忘却的知识,使过去一个世纪中被贬的生活方式得以活生生地复活。
——王澍
复活曾经的生活方式,从一砖一瓦造起的房子说起……
01
房子是可以唤起记忆的存在。一座有记忆的房子,你看到它时就看到了城市的历史、家族的历史、自己的历史。
当下的房子更多地被称为“建筑”,并且是被设计出来的。
然而,“房子”在王澍那里并不是设计出来的,而是在他心里慢慢长出来的,他所做的是把这些长出来的东西画到了图纸上,并且和工匠一起造了出来。
王澍不是一个设计师,他是一个“造房子”的人。“造”这个词蕴含了太多的学问。
▲拙政园图册
02
“造”有三个要素:人、材料、技术。王澍的厉害之处在于,他非常敏锐地用本土的“材料”,将掌握传统工艺的“人”,和现代建造“技术”联结了起来。与其说这是一种创造,毋宁说这是一种重新发现,这种重新发现或许才是中国建筑的唯一出路。
▲中国美院象山校区
看王澍的房子,第一眼看到是“材料”。“材料”作为一种切实可触摸的东西,在王澍的房子中居于非常重要,甚至是核心的位置。
王澍的房子是以“材料”为哲学起点的。“瓦爿墙”本身就是一种循环建造的先进理念,这种理念在民间一直都未断。王澍把“瓦爿墙”的技艺和混凝土技术相结合,实现的不只是一种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上的简单运用,而是一种传统建造哲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全新演绎。
▲瓦爿墙
所以,宁波博物馆受到了市民们的热爱,有人甚至几天内会去好几次,因为那个房子是一座有“记忆”的房子,是一座真正属于他们的房子。
▲宁波博物馆
03
王澍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,他一直在做自我精神世界的重构,并且把这种重构的努力延伸到了他的房子里面,时刻提醒着我们:一切还来得及。
“造房子”不是建造雕塑般的驱壳以追求不朽,“造房子”是一种将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理念,在营造的过程当中不断延续下去的物质和精神活动。特别喜欢王澍的一句话:我从不相信,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世界存在。
▲杭州中山路
TIPS
﹀
﹀
﹀
《造房子》
作者:王澍
出版社:湖南美术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16年8月
本书从建筑出发,却不止于建筑,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。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反复思索和讨论的重要课题,王澍以自己的学术素养,以及营造经验,构建出独特的关于东方美学的审美体系,也给出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的路径,这对于当下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。
10篇建筑文化随笔,以建筑的角度,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、艺术,从中探寻传统文化、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;
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,王澍用深入浅出的语言,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。从中,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“好的建筑”以及“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”的深入思考。
6篇散文随笔+1篇对谈,作者漫谈个人经历、社会与人生,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,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。
王澍,建筑师,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、建筑学学科带头人、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,是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(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)第一人。
《造房子》在大众书局全国各大门店均有售4月26日话剧《我是月亮》留言互动,
点赞数前三名获奖者已经出炉
(请三位读者后台留言姓名+联系方式,
并于4月28日18:00-18:45间至江南剧院售票厅领取)
点击以下关键词,有更多惊喜
《尸案调查科》 | 《白鹿原》 | 小情诗 | 《等待春天》 | 《追问》 | 服饰文化 | 挂在墙上的书 | 笑出泪花的亲子书 | 《人民的名义》 | 苏联的最后一年 | 电影迷们的福音 | 岁月迢迢,因你而圆满 | 新型中美关系 | 《文心雕龙》 | 《嫌疑人X的献身》 | 毕飞宇著作 | 《酒鬼一家》 | 被这本书萌哭了 | 给孩子的心灵厚礼 | 帝国崛起 | 南京老克 | 《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》 | 《易道》 | 乳房 | 《一水倾城是无锡》 | 《像候鸟一样飞》 |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 | 气质 | 《被误诊的艺术史》| 喝杯月光酒 | 节气之美 | 绿色黄金 | 荆棘鸟| 时空奥秘 | 诗意的孙子 | 情人节特荐 | 听见下雪的声音 | 只说不做,那不是爱 | 孩子的健康法宝 | 爱就是答案 | 美人鱼 | 《腾讯传》 | 《美与生活》 | 《樱花巷的秘密》 | 获得诺贝尔奖的音乐人 | 最繁华处最孤独 | 旅行 | 追故乡的人 | 这书是动画片 | 哄睡神器 | Alpha Go? Master?